第三百六十一章 岳飞杀秦桧_仙侠版水浒
书Feel > 仙侠版水浒 > 第三百六十一章 岳飞杀秦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六十一章 岳飞杀秦桧

  …

  虽然很多人都预料到了,大元帝国步步为营,江鸿飞必定会入主汴梁城,但谁都没想到,江鸿飞会这么果决。

  五月十九日,也就是,王时雍、徐秉哲、范琼等人将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全都捉了的次日,江鸿飞就率领大元帝国的文武百官进城了。

  乐和、王时雍等人组织了好几十万民众夹道热烈迎接江鸿飞进城。

  江鸿飞身穿雁翎圈金甲,胯下锦纹独角金钱豹,威风凛凛,气宇轩昂。

  江鸿飞两旁的,都是实力强大卖相还好的炼气士,像杜壆、卢俊义、孙安、史文恭、王进、兀颜光、昝仝美、李天锡、林冲、关胜、秦明、武松、朱仝、吕方、郭盛,他们全都骑在高头大马上,将江鸿飞和陈丽卿等女围在中间,前面更有卞祥和呼延灼所率领铁浮屠左、右两军开道。

  见江鸿飞如此英雄,江鸿飞手下的又都是这样的勇士,汴梁城中的民众,彻底没了反抗之心,有些人甚至在想:“有这样的虎狼之师守卫,谁敢来打我们?”

  很快,江鸿飞就在众星拱月之下,来到了宣德门,然后进入赵宋王朝的皇宫。

  来到大庆殿,江鸿飞走向赵佶、赵桓曾经坐过的龙椅。

  其实,早在江鸿飞进城前,江鸿飞的亲卫军就已经彻底接管了皇城,大元军也已经彻底接管了内城。

  现如今,不论是皇城内外,还是内城内外,全都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,戒备森严,绝对不会有任何安全问题。

  江鸿飞在龙椅上坐好,大元帝国的文武百官,也已经左文、右武,兴冲冲地在殿上站好。

  没错。

  这一刻,不仅是属于江鸿飞的胜利,也是属于跟随江鸿飞打天下的人的胜利。

  毫不夸张地说,就是当初江鸿飞在燕京城登基称帝的时候,大元帝国的文武百官都没有今天这么高兴。

  要知道,那时,大元帝国虽然诞生了,但它还只是一个区域小国。

  而现如今,大元帝国已经击败了赵宋王朝,获得了北方大片的疆土,成了一个大国,甚至很可能彻底消灭赵宋王朝,成为新的大一统王朝。

  时至今日,跟江鸿飞打江山的人,再也不是什么寇匪,而是真正的开国元勋!!!

  满朝数百文武一齐高声拜道:“吾皇万岁!万岁!!万万岁!!!”

  这一刻,江鸿飞也有点飘飘然了。

  屈指数一数,江鸿飞来到这个世界十年了。

  这十年时间,江鸿飞率领梁山好汉,南征北战,步步为营,一刻也不敢懈怠。

  经过十年的努力,江鸿飞终于夺取了这个世界的中心成为中国之主,很可能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!!!

  试问,江鸿飞怎么可能不兴奋?

  不过,这兴奋来得快,去的也快。

  江鸿飞现在虽然比别人快了一些,但只要好好算算,就会发现,江鸿飞的地盘其实也没比王庆大多少。

  还有赵构,绝不能轻视他,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赵宋王朝毕竟统治了中国小二百年时间,也不是那么好消灭的。

  另外还有,原本是这個世界霸主的金国,小却坚挺的西夏,以及下个赛季征服了全世界的蒙古。

  对了,还有方腊,高丽,日本,大理……

 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,这还只是一个开始,自己还任重而道远。

  还有这么多敌人没有解决,自己哪有资格飘啊?!

  所以,江鸿飞没飘一会,就恢复过来,下旨道:“带赵佶、赵桓、赵氏及宋臣上殿。”

  事到如今,赵佶和赵桓哪还能不明白,他们马上就是亡国之君了?

  事实上,昨天赵佶不肯离开龙德宫时,王时雍就说了:“大宋灭亡在即,道君莫叫我等为难,当保全最后颜面,主动率领赵氏前往大内。”

  范琼就更直接了,见他们赵佶他们不愿意离开龙德宫,他拔出腰间的宝刀,厉声说道:“今赵宋已亡,上皇已成亡国之君,将皇宫让与大元皇帝势在必行,我等已备下竹轿,请速速上路也!”

  另一边,一些已经投降大元帝国的原宋臣,也念在往日的君臣情分上,想方设法地给赵桓送去了消息:“大宋已亡,请陛下节哀顺便。”

  想当初,赵桓要去青城跟江鸿飞议和时,张叔夜就悄悄地找到赵桓,再次表示他愿意带人护送赵桓杀出汴梁城。

  张叔夜还很明确地跟赵桓说,他这次出城凶多吉少,他们君臣不如拼一把,赢了,重新开始;输了,也比步李煜的后尘要强。

  可赵桓那点胆量,那么惜命,哪敢以身犯险,尤其是在他得知京畿地区有数十万大元铁骑的情况下。

  不久前,张叔夜又劝赵佶带着太子赵谌跟他一块杀出城去。

  可赵佶也觉得,事到如今,再想出城,实在太晚了,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,也没有同意。

  结果,江鸿飞君臣很快就将内城中的灵马全都收走,接着又将内城中的兵甲全都收走。

  如此一来,张叔夜也没了办法。

  如今,赵佶、赵桓的肠子都悔青了。

  但这又能如何?他们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,只能任由江鸿飞宰割了。

  赵佶、赵桓父子见面后,赵佶既恨铁不成钢,又痛心疾首地说:“汝若听老父之言,便不会遭今日之祸!”

  没错!

  赵佶后悔至极!

  赵佶真不是没有别的选择,也不是非得将皇位传给赵桓不可。

  赵佶的三子郓王赵楷,自小聪明伶俐,文采非凡,又精通琴棋书画,并且擅长画花鸟,当初偷偷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,竟考中了头名状元,赵佶得知后非常高兴,但是又怕被天下人说闲话,毕竟皇子考中状元是前所未有的事情,于是赵佶就点了考中第二名榜眼的王昂为状元,但实际上状元却是赵楷。赵楷就这样成了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。而且赵楷风流孝顺,本来是赵佶心中最理想的继承人,只可惜造化弄人。

  赵佶的五子肃王赵枢,有过目不忘的才能。

  沈元用素以记忆力惊人而闻名于赵宋王朝。

  有些文章,沈元用只要听一遍,就能背诵。

  一次,赵枢和沈元用一块看到了一座唐朝的石碑,那块石碑上记载着三千多个字。

  沈元用站在石碑旁看了遍,又读了一遍。

  赵枢则只在一旁听了一遍。

  回到住处后,沈元用想要卖弄一下他的本事,便默写出了那篇碑文。

  但有十四处,沈元用忘了,只能画圈。

  沈元用将他默写出来的碑文拿给赵枢炫耀。

  赵枢看完,拿过笔来,将沈元用没写上的地方,全都添上。

  不仅如此,赵枢还改正了沈元用记错的五处地方。

  后来,沈元用拿着这篇碑文回去一对比,竟然一字不错。

  自那以后,沈元用就对赵枢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feel.net。书Feel手机版:https://m.sfeel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